极目新闻记者 郭奕 见习记者 安圣琦众团优配
根据铁路部门规定,纸质报销凭证将于10月1日起正式停用,由电子发票替代。这意味着纸质火车票将彻底告别历史舞台,其承载的旅途故事也将成为过往记忆。
消息传开后,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晒出了多年收藏的车票。对他们来说,这些车票不只是出行凭证:有的记录首次独自远行,有的标记奔赴向往的远方,还有的串联起亲情、友情等真挚情感,每张都有独特意义。
9月29日,几位曾晒车票的网友向极目新闻记者讲述了自己与车票的故事,分享了票根里的回忆。
8年车票藏着成长印记,红票记录首次独自赴京
小王今年19岁,来自甘肃嘉峪关,一座坐落在西北的边陲小镇。她的父亲是河南人,母亲来自武威,而嘉峪关本身就是一座工业移民城市,外来人口占比非常高。也正因如此,在这座城市里,他们既算不上土生土长的“嘉峪关人”,却又早已融入其中,成为了地道的嘉峪关的一分子。
小王告诉极目新闻记者,从她有记忆开始,每个假期几乎都伴随着火车旅程:有时是回祖籍老家,有时是去探望亲友,有时则是跟着爸爸妈妈出差。也正是这份对火车的熟悉,让她从2018年小学毕业起,养成了每次出门都收藏车票的习惯。她的父亲和舅舅也都有收藏车票的爱好,这份小习惯仿佛成了一种无声的传承。后来,小王开始接触手账,除了车票,她还会顺手收藏各种生活票据,将旅途与日常的印记一一留存。
不过,收藏路上也有小小的遗憾:红色纸质车票逐渐取消,她虽有些不舍,却也慢慢接受了蓝色的报销凭证。再往后,她考上了北京的学校,遥远的距离让她与家乡的联结变得更加珍贵。一年到头,基本只有四张车票往返于嘉峪关与北京之间,承载着求学路上的思念与期盼。
对小王而言,这些车票早已不只是出行凭证,更是她成长的印记。“每一张车票,都承载着我从少年走向青年的记忆。”她格外珍视的,是大一第一个寒假结束后,从嘉峪关出发返回北京上学的那张车票。那是她人生中第一次独自踏上从嘉峪关到北京的旅程。更特别的是,这张票是在嘉峪关车站的老售票机上打印出来的众团优配,不仅是红色的纸质票,更是她自己收藏的所有车票里,唯一一张红票。
800余张车票记录百城旅途,车票意味着“出发”
一张一张的车票从打印机中弹了出来,拿在手上,堆成厚厚一摞。9月11日,在得知纸质票将在9月30日后全面停用后,来自广东的90后黄先生到揭阳机场站窗口打印了110多张火车票。
黄先生收藏的车票(受访者供图)
黄先生向极目新闻记者讲述,自2014年起,他便养成了乘坐火车时收藏纸质车票的习惯。起初,他只是想留下这些出行凭证,作为自己曾去过某地的纪念。可随着时间推移,他去过的地方越来越多,车票也渐渐攒了起来,于是他专程买了四本车票收集册,专门用来存放这些“旅途记忆”,而他保留、收藏车票的心意,也愈发坚定。只是后来,收集册渐渐放不下了,他便只好将多余的车票暂时堆在了抽屉里。
在众多收藏的车票中,黄先生清晰记得自己保留的第一张火车票:从揭阳到龙川的车票,也是他成年后第一次出门旅行的见证。而让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张车票,则是2018年从拉萨到兰州的24小时无座票。这张票不仅是他那次拉萨旅行的返程票,更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踏上西藏土地的纪念。他回忆道,当时火车上的无座乘客特别多,连过道上都有人挤着睡觉,可他却一点也不觉得辛苦。脑海里满是旅途中的美好,和身边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聊天畅谈,望着窗外不断变换的高原风景,不知不觉间,一天一夜的漫长旅程就过去了。
黄先生收藏的票夹(受访者供图)
“对我来说,这些车票不只是纸片,更是回忆,是能留住过往的纪念。”黄先生感慨道。他收藏的车票,基本都与出门旅行有关。他向来喜欢“打卡”没去过的城市,如今,国内所有的直辖市、省会城市的火车站,他都已打卡完毕,甚至还去过不少地方的小县城。据他回忆,这些年他大致去了一百多个城市,收藏的车票也已有800多张。
不过,黄先生也发现了一个小问题,蓝色的纸质车票放久了会慢慢褪色,而红底车票则不容易褪色。为了更好地保存这些珍贵的“回忆载体”,9月25日那天,他特意在湖北襄阳的火车站,将余下还没整理的车票,全都用红色的纸重新打印了一遍。
如今,每每翻开自己收藏的车票,黄先生总能瞬间想起当时出发的心情。“准备出发的时候,心情总是最愉悦的。对我来说,车票就意味着‘出发’,藏着临行前的愉悦、兴奋和对未知旅程的期盼。” 他说,旅行早已成了自己最热爱的兴趣爱好,无论生活中遇到顺境还是逆境,无论心情好与坏,只要踏上旅程,就能给生活“加油打气”。
车票串起7年友谊,支撑她走过人生低谷
37岁的小艾来自上海,她清晰地记得,自己从2019年起养成了收藏纸质车票的习惯。而这个习惯的开端,与一位好友紧密相关。当时那位好友生病需要动手术,小艾便常常前往好友所在的嘉兴探望,一周要去两次。“有时候买张下午的车票过去,晚上就赶回来了。”小艾说,上海到嘉兴的距离不远,车程仅需半个小时,往来很是方便。每次探望完朋友,她都会把车票仔细贴在本子上,顺便记录下当天发生的事,让这段带着牵挂的旅程有了具象的留存。
其实,小艾与这位好友的缘分始于2018年9月30日,那天两人因工作产生联系而相识。巧的是,今年的9月30日,正好是她们认识7周年的日子。不过,最初的相处并不顺利:两人是甲乙方关系,一开始彼此看不顺眼,好友甚至还曾向小艾的领导投诉过她。但转折也在日常相处中悄然发生。每当小艾因工作烦躁沮丧时,好友总会耐心开导、鼓励她。一来二去,隔阂渐渐消散,两人慢慢从工作伙伴变成了真正的朋友。
小艾23年至今保留的车票(受访者供图)
2023年,小艾的婚姻出现问题,那段日子里,好友成了她的“避风港”。两人常常一起出门散心,去杭州、苏州,或是远赴福建,在旅途中缓解情绪。直到2024年,小艾结束了婚姻,生活逐渐回归正轨,她和好友依然保持着一起出游的习惯。如今翻看手头的那些车票,每一张都清晰记录着那段相互陪伴、共渡难关的时光。
今年6月,小艾又遭遇了新的困境:工作不顺心,身体也出现了一些小状况。她索性请了一段时间假,再次和好友一起踏上旅途。她们搭乘火车,沿着海岸线从浙江出发,途经福建,最后抵达深圳,在沿途的风景里放松身心。“我们现在就像亲姐妹一样,会去彼此家里做客,还会给对方父母家寄礼品。”小艾的话语里满是温暖。
小艾6月的旅行(受访者供图)
“车票代表着回忆,哪怕忘了为什么去众团优配,有一些特殊的地方还是会很快想起。”小艾说,如今,她和好友早已没有了工作上的交集,却成了每天都能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。这份跨越了工作、陪伴彼此走过人生起伏的感情,以及其中蕴含的信任,都让她格外珍视。
迎客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