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17万人涌上街头、数百人被捕、约100所高中停课、多地铁路交通暂时中断……被法国总统马克龙“闪电”任命的新总理勒科尔尼五八策略,在正式上任第一天,就面临了严峻考验——迎接他的不是鲜花和掌声,而是一场席卷全国的大规模游行示威。
据报道,法国多座城市在当地时间9月10日爆发了名为“封锁法国”的抗议活动,数以万计的示威者走上街头,抗议前任总理贝鲁此前提出、旨在削减财政支出的预算草案。
9月10日,在法国巴黎街头,警察阻止示威者用垃圾桶封锁街道。新华社 发
勒科尔尼是马克龙任内的第七位总理,也是不到两年时间里被任命的第五位总理。在法国国民议会“三足鼎立”的情况下,勒科尔尼能否逃脱“短命”怪圈?不支持率创新高,又双叒叕陷入危机的马克龙,该如何安放自己的“欧洲雄心”?陷入政治分裂和财政僵局的法国,该何去何从?
01
“马克龙的忠实追随者”这次能撑多久?
勒科尔尼虽然年仅39岁,但已有20余年从政经验。他被法国媒体视作“马克龙的忠实追随者”,屡创法国政治史之最。
勒科尔尼。新华社 发
2017年,马克龙出任总统后,勒科尔尼进入内阁,历任地方政府部长、海外事务部长等职务,是唯一一位持续在任至今的部长级高官。2018年,他参与处理了巴黎“黄马甲”运动,并在马克龙发起的全国大辩论中担任重要角色,通过对话帮助平息民愤。
自2022年5月起,勒科尔尼出任国防部长,是法国史上最年轻的国防部长,就任时仅35岁。在任期间,他制定了一项2024年至2030年总额达4130亿欧元的国防扩张计划,被视为法国半个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预算计划。
马克龙为何此时选择了勒科尔尼?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研究员刘晨认为,一方面因为两人关系密切五八策略,另一方面也考虑到法国当前面临的大规模社会抗议。
9月10日,法国多座城市发生“封锁法国”大规模游行示威。据法国内政部统计,全国当天总计超17万人参加抗议活动。内政部表示,当天约8万名警察和宪兵维持社会秩序,各地警方共逮捕473人。18日,包括空中交通管制员在内的部分行业也将举行罢工和示威,巴黎主要机场预计将有四分之一的航班被取消。
刘晨表示,勒科尔尼曾在“黄马甲”运动及担任海外事务部长期间积累了处理社会危机的经验,马克龙此时选择他出任总理,也是希望他能在当前复杂局势下稳定社会。
9月10日,在法国巴黎总理府,法国卸任总理贝鲁(右)与新任总理勒科尔尼出席交接仪式。新华社 发
除了眼下的社会骚乱,接连导致两位前总理下台的财政预算,依然是勒科尔尼上台后绕不开的难题。
前总理贝鲁7月发布法国2026年财政预算草案,原定10月14日在国民议会进行审议并投票。不过,该预算草案遭到反对党派批评,加上执政党联盟议席不占优,草案预计很难获得过半数议员支持。贝鲁为推动预算草案,进行信任投票,但仍然失败,其前任巴尼耶也因预算问题下台。
勒科尔尼是否会遭遇和前任相同的命运?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陈晓径表示,在法国当前政治格局下,换谁当总理都可能“短命”。
目前,法国国民议会呈“三足鼎立”格局。577个席位中,左翼联盟“新人民阵线”占190席,位居第一;马克龙领导的执政党联盟“在一起”占161席,排名第二;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占123个席,排名第三。左翼联盟和国民联盟两大反对党派所占议席数之和,已经超过国民议会绝对多数(289席)。
“出自中间派马克龙阵营的新总理难以获得左右两派的支持,但是很可能遭遇两者的反对,‘短命’几乎不可避免。”陈晓径说。
02
债务每秒增长5000欧元,谁来为危机买单?
贝鲁的黯然离场,表面上是一份预算案的“翻车”,实则也再次暴露了马克龙执政多年的深层积弊——当总统的“雄心”撞上持续数年的预算赤字五八策略,频繁换人成了他转嫁内部压力的应急策略,却也将法国拖入了“换人—僵局—再换人”的“恶性循环”。
法国的政治僵局始于去年6月的提前议会选举。当时,执政党复兴党在欧洲议会选举中大幅落后于极右翼的国民联盟。为阻止极右翼势力迅速崛起,马克龙随即宣布解散国民议会并提前举行议会选举。
在法国巴黎拍摄的国民议会外景。新华社 发
然而,这场政治豪赌的结果不尽人意。选举结果显示,左翼联盟“新人民阵线”得票领先,其次是执政党联盟,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排名第三。这一结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马克龙阻止极右翼上台的初衷,但也让他领导的中间派进一步丧失议会主导权。议会分裂为左、中、右三派,政府在议会缺乏稳定多数派支持,从而陷入僵局。
议会分裂直接影响了政府财政政策的推进。陈晓径指出,法国预算赤字已持续数年,很多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大量投入,入不敷出成为常态。然而,各党派都为自身利益算计,甚至为反对而反对,将国家利益置于次要位置,导致财政政策难以推进。
2024年,法国财政赤字已达到GDP的5.8%,而欧盟要求成员国将赤字控制在3%以内。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,法国公共债务与GDP之比已达114%,目前债务以每秒5000欧元的速度增长,预计明年偿还债务的成本将达到750亿欧元。
为改善财政赤字,前总理贝鲁提出了2026年预算计划。该计划的重要目标是削减438亿欧元的财政支出,包括削减两个公共假日,医保支出增幅减半等。
9月8日,贝鲁在位于巴黎的国民议会内发表演讲。新华社 发
这一方案遭到反对党派批评。分析人士指出,左翼主张通过对富人和大企业增税来填补赤字;右翼则强调保护本土产业和维护传统福利体系;而中间派更倾向于通过削减开支来满足市场和欧盟的要求。在这场关于“谁来为危机买单”的博弈中,各方立场泾渭分明,互不妥协。
同时,贝鲁的财政预算也没有获得民众支持。法国奥多克萨调查公司8月底开展的民调结果显示,八成以上法国民众反对削减两个公共假日。陈晓径表示,长期以来法国的高福利体系让民众较为依赖社会福利,不少民众不愿意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。
近年来,多家国际评级机构连续下调对法国经济增长的预期,高昂的赤字问题一直难以解决,法国政府每年年底往往被迫推迟预算出台。“强推预算容易招致政府倒台,倒台后重组仍然难以解决根本的经济和债务问题,几乎已经成为恶性循环。”陈晓径说。
03
法国不稳,会拖累整个欧洲吗?
有外媒引用19世纪著名战略外交家梅特涅的名言:“法国一打喷嚏,欧洲就感冒。”作为欧盟的核心成员和第二大经济体,法国的政治分裂和财政僵局不仅影响国内,也牵动整个欧洲。
法国总统马克龙。新华社 发
有分析认为,法国庞大的债务规模与持续的赤字问题,已经成为欧元区的一大隐患。法国若爆发危机,可能引发传染效应,动摇欧元区的整体稳定性。不过也有分析指出,未来几个月不会爆发新的短期债务危机,欧洲央行可能会出手购买法国国债来稳定局势,目前其他欧洲市场面对的风险仍处于可控范围。
刘晨表示,法国债务问题引发欧元区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有限,但持续的财政赤字和政治僵局正在削弱外界对法国的信心,也削弱了法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。她指出,德国总理默茨上台后,外界曾期待“德法轴心”重启,然而法国政局动荡让这一“轴心”难以正常运转,对欧洲一体化构成隐忧。
陈晓径也表示,法国政局不稳和经济发展不力,将削弱其在欧盟内部的主导作用。法国是欧盟最主要的国家之一,一直在欧盟机构内部享有别国不可替代的影响力。法国政局不稳会对其在欧盟内部的活动能力形成掣肘。
人们在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附近游览。 新华社/欧新 发
与此同时,法国的困境也会削弱欧盟整体在国际上的影响力。刘晨指出,如果法国2026年财政预算迟迟无法落地,其国防开支恐将面临压缩,这可能会波及法国对乌克兰的援助力度。“在俄乌冲突背景下,一旦法国无法继续作出援助,欧洲势必面临谁来填补这一缺口的棘手问题。”
陈晓径进一步表示,欧盟当前外患严重:乌克兰危机未解,美国关税压力持续。在这种背景下,法国国内政治僵局让其外交行动受到限制。“法国一向在外交上敢于特立独行,但如今更可能陷入‘只说不做’的境地,从而削弱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整体影响力。”
分析人士指出,法国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欧洲整体面临的挑战。高福利社会模式在经济增长长期乏力的背景下难以为继。同时,极右翼和民粹势力在欧洲多国政坛崛起,使政治格局更加碎片化。如果这一趋势持续,欧盟的决策机制可能陷入僵局,欧洲一体化进程或将面临新的不确定性。
采写:南方+记者 吴彬彬
策划:冯颖妍五八策略
迎客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